她看起來沒多大不同,只不過多了個怎麼也好不了的喉嚨痛,還有背上一條鋸齒狀的脊骨,有些部分還戳出皮膚——但是我記得當時她發病時的每分每秒。
上個周末,便有約6萬人在西雅圖參與一場「安靜遊行」。文:張宸邦 在全美國50州上演的示威抗議邁入第四個禮拜,群眾的訴求也逐漸清晰,從原本要求殺人的警察被以一級謀殺起訴,以及其餘三位旁觀的警察也受到某程度處分,到今天的「停止或減少警方預算」(Defund the police)。
而同期的黑奴數量從50萬名增加到了400萬人。然而,種族歧視卻從未消弭,而是以不同的形式演化下來,從個人、內化到制度上的種族歧視。然而,一切仍持續進行著。羅伯茨反駁這個論點,並點出種族的起源可追溯到殖民時代的黑奴制度,實際上種族這個政治發明便是當時殖民者為了合理化白人能夠合法擁有黑人為自己的財產,如其它商品一樣來販售。此外,當時美國南方的棉花產業有大量的人力需求,根據美國歷史學家津恩(Howard Zinn)的研究,1790年美國南方每年可生產幾千噸的棉花。
其中,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定黑人為次人類(sub-human),認為他們演化程度不足,不具備文化與文明。然而,此派學者對於種族有沒有可能是一個生物學概念仍充滿分歧。不管是什麼樣的職人,都不會想要自己的作品被認為偷工減料或是技術不純熟吧。
填入鉛字與鉛字之間作為版面留白用的填充物( 台灣稱作鉛角),也分為兩種點制規格而且無法互通混用。相關書摘 ►《Typography 字誌 Issue06》:台灣的漢字活字印刷與日本密不可分,帶動報社發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Typography 字誌:Issue 06 活字的現在》,臉譜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再提醒一次,向海外訂購鉛字時,必須多加留意高度上的差異。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主要採用Q3有提到的「美式點制」(American Point), 而歐陸國家採用的則是1point =0.3759mm 的「迪多點制」(Didot Point),兩種點制尺寸不同是由於「公寸」(inch)的基準數值不一樣。
要是有人認為鉛字的文字線條斷線,或是局部油墨 深淺不均是一種風格的話,我想鑄字師傅與字體設計師一定會很傷心吧。( 如果希 望做出紙張凹陷效果,請使用樹脂版或是亞鉛版,事前也請跟印刷業者詳細溝通。
而關於文字排列時的節奏感問題,可以參考《字誌》第2期 p.68有握過的 Mistral做為例子,針對不同尺寸做出對應設計的例子可參考《字誌》第5期 p.41所提到的Caslon (兩者都是出自小林章先生的專欄 )。左邊版本Mistral的文字造型不僅繃壞,字母彼此並沒有良好銜接在一起。使用日本製的鉛字搭配美式點制或迪多點制的歐文鉛字進行混排時,會產生歐文部分由於鉛字過低導致文字壓印不清,或相反地由於鉛字稍高導致過度施加壓力等狀況。) 以最小限度印壓所精心印出的活版印刷物的文字裡,包含著印刷師傅對於鑄造鉛字的鑄字師傅以及字體設計師的 敬意。
就算每個鉛字個別看很漂亮,也有可能排成單字片語或文章後變得難看,這種現象其實數位字型也會發生。《引用自《字誌》第5期 p.41 頁。文:摘錄自《Typography 字誌:Issue 06 活字的現在》 Q:日本關東以及關西地區所使用的鉛字有不一樣嗎?不同國家的鉛字尺寸上也會有差異嗎? 儘管同樣是日本製造的相同號數鉛字,依據地區不同( 大致分關東、關西)尺寸大小也會有所差異。鉛字的高度大致分為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所使用的0.918吋(23.32mm), 台灣與德國、法國等國家則是0.928 吋( 23.57mm), 日本則是介於中間值的0.923 吋(23.45mm)。
解決方法是可以在高度較低的鉛字底部貼上紙張,讓整體高度趨於一致。當然,鉛字的高度也會跟據國家不同而有差異。
假設將某個印刷物拿給國外厲害的印刷師傅看,他們在看完印刷面之後,一定會翻過來確認背面的印壓,要是這時候聽到他們說「Oh! Kiss impression!」的話,這就是對該印刷師傅最大的讚美了。右邊版本的 Mistral(Linotype)就相當漂亮地銜接在一起。
右邊是把用於內文的 Pica(等問於12pt) 活字印刷後放大成 36pt 的樣子。不過,這裡分享一個鉗字才有的優點。可以觀察出雖然同樣是 Caslon字體,但不同的活字尺寸的文字造型也會有差異。Photo Credit: 截圖自《Typography 字誌:Issue 06 活字的現在》 Q:好與不好的歐文鉛字,究竟是差在哪裡呢? 當然字體設計本身是最為關鍵的,此外鑄字時銅橫在鑄字 機內的設定位置是否一致{每個字母的字面是否有完整鑄字機內的設定位置是否一致(每個字母的字面是否有完整鑄出),這會導致歐文字母的基線 (BaselineJ 是否能對齊, 並會影響最終排版時的美觀度及易造性。所以如果想要購買中古鉛字進行排版使用,一定要多加留意尺寸規格。所以如果要從海外訂購鉛字時,別忘記也要購買同樣點制規格的鉛角,才能搭配排版。
) 左邊排是用於標題的 Two Lines Great Primer (36pt ) ;舌字印刷後的字跡{幾乎與原寸相間}。所以若要評斷歐文鉗字,一個字一個字觀賞是無法分出好攘的。
《引用自《字誌》第2期 p.68。另外,印刷時要讓紙張凹陷,必須用很強的力道加壓,這會對印刷機和鉛字產生負擔。
這是由於1962年起日本工業規格(JIS)對於鉛字的尺寸制定了標準後,有些地區很積極地轉換為新規格,但像關東地區等地卻沒有更新的緣故再提醒一次,向海外訂購鉛字時,必須多加留意高度上的差異。
可以觀察出雖然同樣是 Caslon字體,但不同的活字尺寸的文字造型也會有差異。而關於文字排列時的節奏感問題,可以參考《字誌》第2期 p.68有握過的 Mistral做為例子,針對不同尺寸做出對應設計的例子可參考《字誌》第5期 p.41所提到的Caslon (兩者都是出自小林章先生的專欄 )。不過,這裡分享一個鉗字才有的優點。鉛字的高度大致分為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所使用的0.918吋(23.32mm), 台灣與德國、法國等國家則是0.928 吋( 23.57mm), 日本則是介於中間值的0.923 吋(23.45mm)。
這是由於1962年起日本工業規格(JIS)對於鉛字的尺寸制定了標準後,有些地區很積極地轉換為新規格,但像關東地區等地卻沒有更新的緣故。《引用自《字誌》第2期 p.68。
根據紙張質感的不同( 平滑的紙或是纖維蓬 鬆的厚紙 )、鉛字的量、文字線條的粗細等,會有不得不加壓,或是必須增加油墨量的情形。《引用自《字誌》第5期 p.41 頁。
以高壓印刷幾百張紙而造 成活字的磨損,就是讓師傅不高興的原因之一。假設將某個印刷物拿給國外厲害的印刷師傅看,他們在看完印刷面之後,一定會翻過來確認背面的印壓,要是這時候聽到他們說「Oh! Kiss impression!」的話,這就是對該印刷師傅最大的讚美了。
使用日本製的鉛字搭配美式點制或迪多點制的歐文鉛字進行混排時,會產生歐文部分由於鉛字過低導致文字壓印不清,或相反地由於鉛字稍高導致過度施加壓力等狀況。右邊是把用於內文的 Pica(等問於12pt) 活字印刷後放大成 36pt 的樣子。左邊版本Mistral的文字造型不僅繃壞,字母彼此並沒有良好銜接在一起。另外,印刷時要讓紙張凹陷,必須用很強的力道加壓,這會對印刷機和鉛字產生負擔。
從以前開始,活版印刷要看出師傅的功力,就是看師傅 如何以最小限度的印壓( kiss impression )讓紙張不凹陷 的同時,油墨還能完美附著。Photo Credit: 截圖自《Typography 字誌:Issue 06 活字的現在》 Q:好與不好的歐文鉛字,究竟是差在哪裡呢? 當然字體設計本身是最為關鍵的,此外鑄字時銅橫在鑄字 機內的設定位置是否一致{每個字母的字面是否有完整鑄字機內的設定位置是否一致(每個字母的字面是否有完整鑄出),這會導致歐文字母的基線 (BaselineJ 是否能對齊, 並會影響最終排版時的美觀度及易造性。
右邊版本的 Mistral(Linotype)就相當漂亮地銜接在一起。) 左邊排是用於標題的 Two Lines Great Primer (36pt ) ;舌字印刷後的字跡{幾乎與原寸相間}。
解決方法是可以在高度較低的鉛字底部貼上紙張,讓整體高度趨於一致。填入鉛字與鉛字之間作為版面留白用的填充物( 台灣稱作鉛角),也分為兩種點制規格而且無法互通混用。